游客
题文

阅读《三峡》中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多趣味:              ___      ②沿阻绝:              
③哀转久                       ④引凄异: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以:不疾也岁大穰
B.其:飞漱间恐前后受
C.或:王命急宣则千或百果然鹤也
D.之:春冬时默而识

李白在彼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后答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与《三峡》有什么相似之处?
(2)此诗与《三峡》的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让人感觉到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共14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 先帝不以臣卑鄙② 夙夜忧叹
③ 庶竭驽钝④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
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后人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你能从【乙】文中找出这样说的根据吗?(至少说出两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感叹诸葛亮的语句,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英雄落泪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9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将上文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亦乎(2)学而不思则
(3)疏食饮水(4)不昼夜
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的用法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
示例:学而时习之

A.好之者不如之者 B.温而知新
C.人不知而不 D.不习乎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
(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
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从第①②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方面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罢宴
范仲淹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絰(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⑥彻:通“撤”,撤去。⑦赒:救济。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暇日率僚登楼置酒属:
(2)赗殓棺椁皆所未 具: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予了他们救济的重金,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B.用省下的重金救济他们,派人帮助完成装殓这件事。
C.用省下的重金救济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D.给予了他们救济的重金,派人帮助完成装殓这件事。

对文中“公怃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感慨的样子
B.大家忧伤的样子
C.范仲淹忧伤的样子
D.范仲淹默不作声

这件事表现了范仲淹“”的思想(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范仲淹的名言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