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议的必要性。
材料分析题(来自作业本)
材料一 我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具有资源、气候和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和国民素质较低三大劣势。为此,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材料二调查发现,我国有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产业化政策,明显缺乏地方特色。
(1)从材料一中,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2)你认为各省、市、自治区应怎样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3)运用唯物史观来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13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三鹿奶粉事件”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背景,谈你对总理这句话的理解。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企业应该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省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及其增长
收入项目 |
2006年(元) |
2007年(元) |
2008年(元) |
家庭总收入 |
14954 |
15381 |
17364 |
一、工资性收入 |
10016 |
11074 |
12238 |
二、经营性收入 |
1544 |
1 960 |
2302 |
三、财产性收入 |
386 |
413 |
486 |
四、转移性收入 |
2477 |
2534 |
2638 |
材料二我国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职工工资收入对比表
材料三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试图通过收入分配调整真正启动内需和消费,尤其解决中低收入者消费不足的问题。
材料四 我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结合材料四,我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抗震救灾、北京奥运、60庆典这三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改革开放再一次汲取巨大精神动力,迈向新的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说:“这是灾难和盛典留给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理由。(8分)
(2)请用《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理解。
(3)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等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人们只求奉献不讲索取,谈索取的人是可耻的。请从《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角度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