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AlO2-、S2-、PO43-、Na+ |
| B.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HCO3-、SO42-、Al3+ |
| C.能使Al溶解产生H2的溶液中:NH4+、Na+、SiO32-、CO32- |
| D.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K+、Mg2+、ClO-、SO42- |
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HS-和HS-
H++S2-。若向H2S溶液中
|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
| 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增大 |
| 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减小 |
| 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 编号 |
实验操作 |
目的 |
| A |
向2 mL l mol·L-1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mol·L-1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1 FeCl3溶液 |
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 |
| B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
验证淀粉已水解 |
| C |
将1 mL KSCN溶液与1 mL同浓度FeCl3溶液充分混合;再继续加入KSCN溶液 |
证明溶液中存在平衡: Fe3++3SCN- Fe(SCN)3 |
| D |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 |
检验产物是乙烯气体 |
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 |
|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
|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
|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W-、X+ | B.X+、 Y3+ | C.W-、 Z2- | D.X+、 Z2- |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 |
|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
|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
| D.测定中和反应反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