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 的一部书。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己所不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上面四章中,只论学习方法的是______,只论修身做人的是______,既谈学习方法又谈修身做人的是_____。(只填序号)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学而时习之 |
|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焉 |
| C.惟长堤一痕惟有乳下孙 |
| D.上下一白尝贻余核舟一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
| A.有两人铺毡对坐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 B.是日更定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
| C.及下船及其日中如探汤 |
| D.湖中人鸟声俱绝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
选出对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
| A.(铺毡对坐的两人)拉余同饮。 |
| B.(余)问其姓氏。 |
| C.及(铺毡对坐的两人)下船。 |
| D.(铺毡对坐的两人)客(于)此。 |
翻译句子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有什么作用?联系文章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何种感情?
课外文言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
餐②。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余。”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上大怒,日:“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⑥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处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整修。⑨旌:表彰。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于 是 左 将 军 辛 庆 忌 免 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已:___________
(2)易:___________ 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浩浩汤汤( tāng ) | B.衔远山( xián) |
| C.互相轩邈( miǎo) | D.泠泠作响( líng)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朝晖夕阴 (2)或异二者之为
(3)猿则百叫无绝(4)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的特点(用原文作答)。
乙文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甲文作者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①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①鬻:卖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赴调,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________________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
|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
|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
|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
“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用原文词语回答)
本文表现了包拯的品质。
阅读下文,完成完成后面题目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文言文有_______(课文名)。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黔之驴,所以作者对驴详写。 |
| B.这则寓言旨在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外强中干的人物。 |
| C.运用大量细节描写,表现老虎一步步认清驴的过程。 |
| D.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和“黔驴之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