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校高一年级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乙丙丁戊 B.甲乙丙戊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戊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他的政策改善了大部分苏联人的物质福利。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了教育、职业机会和卫生服务的水平,总的来说,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但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A.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

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C.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