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古代中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
| B.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转化为巨大生产力 |
| C.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
| D.古代中国在科技发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
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
| B.“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
| C.“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
| 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 A.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 B.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
|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
| C.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 | D.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 B.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
| C.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 D.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