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溶液法”是最近日本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
下30~50cm处形成一个厚0.5cm的隔水层,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对聚丙烯酸酯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单体的结构式为CH2 |
| B.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 |
| C.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
| D.没有固定熔沸点 |
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 A.常压蒸馏 | B.减压蒸馏 |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 D.加压蒸馏 |
判断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A.氢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变浑浊 |
| B.常温下Hg不与O2反应而与硫粉反应 |
| C.F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而与硫反应生成FeS |
| D.氧的游离态大量存在于空气中;而硫的游离态主要存在于火山口喷口处 |
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S和SO2的水溶液各两份中,分别通入Cl2和O2,一段时间后,右图表示通入的气体的量与溶液pH关系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向H2S水溶液中通入O2![]() |
B.曲线b表示向SO2水溶液中通入O2![]() |
C.曲线c表示向H2S水溶液中通入Cl2![]() |
D.曲线d表示向SO2水溶液中通入Cl2 |
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
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右图)。按此密闭
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处流出的气体为()
| A.SO2 | B.SO3 O2 |
| C.SO2 O2 | D.SO2 SO3 |

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 A. | 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 B. | 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
| C. |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 D. | 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