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H<0,下列研究目的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研究目的 |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恒温恒容时,向平衡中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图示 |
![]() |
![]() |
![]() |
![]() |
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04" mol·L-1·s-1 B.v(B)="0.03" mol·L-1·s-1
C.v(C)="0.04" mol·L-1·s-1 D.v(C)="0.06" mol·L-1·s-1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1.92gCu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溶液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672 mL,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的氧气的体积(标况)为
A.168 mL | B.504 mL | C.336 mL | D.448 mL |
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中NaHSO4均为氧化产物 |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
C.氧化性:MnO2>SO![]() ![]() |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1:5 |
下列关于某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有Ca2+ |
B.通入少量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 |
C.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中一定有CO3![]() ![]() |
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