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小题。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一特点。

古诗阅读。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 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士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2)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大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qì)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B.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

C.出猎必须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

D.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

(2)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洒脱。

B.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D.这首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