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若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对照实验是在30℃时进行的。请回答:
(1)当温度超过 ℃后,植物B的呼吸作用就会受抑制;这两种植物中,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 。
(2)写出在高温时导致光合作用受抑制的两个原因:① ;
② 。
(3)由图中曲线分析,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其原因是这时
。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 (填“加快”、“不变”或“降低”)。
(5)水果在生长季节如果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中,甜度会较低。参考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如图是测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广口瓶装有碳酸氢钠溶液以维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利用上述装置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准备了3套装置,在暗室中用等强度(小于光饱和点)的绿光、蓝光、红光的灯源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 3号装置,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mL)。实验结果如下表:
(1)用这一方法测量得到的为光合作用速率。由于各组呼吸速率相同,故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水量可作为光合速率的指标。
(2)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强度相同,故成为实验结果不同的限制因素。请比较3组叶绿体中ATP和NADPH浓度大小关系(用组别编号比较)。
(3)本实验将3套装置放入暗室的目的是。
(4)该实验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其中一处:
(5)下图为在红、绿、蓝三种光的不同光强度和光合速率的关系。请以上述实验结果为依据,可知曲线为蓝光。
(1)某大豆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①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效率是(保留一位小数点)%。
②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部分田鼠能主动逃避陷阱,这样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对捕获的田鼠进行性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其性比例(有利/不利)于种群增长。
③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级外,还有可能是和未利用。
(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④对于田鼠种群,猛禽属于性调节因素。
⑤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⑥猛禽除了捕鼠外也会捕食鼬,猛禽属于第营养级,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每空2分,共16分)有人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下列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图Ⅰ所示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E和H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占有哪几个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若大量捕杀G,短时间内F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2)图Ⅱ表示某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当此人感染了一种病毒痊愈后,会在其甲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成的记忆细胞。此人在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食用了馒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随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图Ⅲ表示碳循环,C表示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6分)下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结合上图回答相关问题。
(1)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来自图中的 (用①~⑥序号作答),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用a~d序号作答)。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主要以形式进行循环,与①②两个过程有关的主要细胞器(主要考虑其为真核生物)分别是、。
(3)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是(用A~D作答)。
(每空2分,共16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表示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
是。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