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
《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
C.激化中日矛盾 |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①货币经济繁荣
②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副产品尚未进入市场
④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