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可以通过 把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会 。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材料 |
物体质量(kg) |
下落高度(m) |
下落时间(s) |
1 |
铁球 |
1 |
20 |
1.96 |
2 |
铁球 |
1 |
30 |
2.47 |
3 |
铅球 |
1 |
20 |
1.96 |
4 |
铅球 |
2 |
20 |
1.96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两次实验序号,结论是:;两者下落时间不相等,原因是:.
(3)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4)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次实验.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拉力(钩码总量)F/N |
0 |
1 |
2 |
3 |
4 |
5 |
6 |
弹簧伸长量△L/cm |
0 |
0.40 |
0.80 |
1.70 |
1.60 |
2.00 |
2.40 |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理由是:.
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
(1)小明在实验时发现当卡片静止时,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
(2)另一组的小华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若使卡片在如图乙示位置失去平衡,你可以通过或方法实现.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
第1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表中.
第2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3次:把两块相同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丙),记下相应的示数:
(1)若已知木块质量为2kg,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2)甲图中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3)比较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4)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5)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3为8.0N,若拉力增大到10N,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N.
实验次数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滑动摩擦力/N
1_________4.0 _________
2_________ 4.0 _________
3_________ 8.0 _________
如图为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解释错误的原因):.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的目的是.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运动的时间越来越,但由于实验中摩擦力,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摩擦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既不减小,也不增加,运动方向也不发生变化,木块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