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唐·舒元舆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②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③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④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①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⑤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⑥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选自《唐文粹》,江苏古籍出版社)
【注】①兔魄:月亮的别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意:猜想,料想 |
B.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就:趋向,前去 |
C.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愈:胜过,超过 |
D.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利:锋利,锐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前为造化剩物如今人方为刀俎 |
B.吾遂取剑发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
C.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D.日丐于他人之门而君幸于赵王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A.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 / 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
B.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及为工人 / 铸为器复得首 / 出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
C.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
D.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苟 / 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离家一年多的舒元舆给弟弟们寄磨刀石时写的一封信,对弟弟们进行谆谆的告诫。 |
B.由宝剑锋从磨砺出,作者推想到人的品德学问,也要努力磨炼才能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
C.为勉励几位弟弟砥砺德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弟弟们,可谓用心良苦。 |
D.作者在家的弟弟被生活所困,忘记了砥砺品行节操,对此作者深感忧虑和悲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3分)
(2)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3分)
(3)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4分)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使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府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正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降逆贼杨异等降:使……投降 |
B.闻贼规欲北度规:谋划 |
C.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雅:儒雅 |
D.视事七年,正化大行 视事:任职 |
下列句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方善策的一项是()
(1)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2)诗雅好推贤
(3)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4)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5)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6)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A.(1)(2)(3) | B.(4)(5)(6) | C.(2)(3)(4) | D.(1)(3)(6)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
B.当时萧广放纵士兵不法,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因而百姓热情地讴歌他。 |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
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出来。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 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释:①染衣:染服,僧衣。
(选自《梁书·陶季直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服阕忧:担心 | B.与季直素善善:友好 |
C.领左卫司马领:兼任 | D.政尚清静尚:崇尚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朗、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摆出的四匣子银子竟能首先考虑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 |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静”,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静和平。 |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袁二人伏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平素行政廉洁,死后家徒四壁,子孙都没有安葬他的钱,众人无不伤心落泪。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
译文:
(2)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
译文:
(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D.沛公奉卮酒为寿 |
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B.沛公军霸上 |
C.范增数目项王 | D.刑人如恐不胜 |
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函封之 | B.常以身翼蔽沛公 | C.籍吏民 |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C.因循守旧 | D.余因得观遍群书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译文: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译文: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孤且窭①,事母谨甚。研究经术,性謇②特。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刑部尚书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舞,人人悦顺。久之,徙洹水丞。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将死,委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奏曰:“天子置公卿士大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
徒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窭:jù贫穷。②謇:jiǎn 正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是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且窭,事母谨甚孤:幼年死去父亲![]() |
B.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稍:逐渐 |
C.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柄:把柄 | |
D.高宗特原义府之罪原:赦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义方“仁义”和“忠诚”的一组是
A.①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②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 |
B.①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②将加弹奏,以问其母 |
C.①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②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
D.①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②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义方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前往京城长安参加明经考试,途中遇到一个徒步赶路的人,了解情况后,就把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 |
B.王义方在朝中不肯走访请托权贵,因此魏征非常器重他,并要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为了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王义方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 |
C.中书侍郎李义府想占有姿色过人的罪囚淳于氏,要大理寺臣毕正义将她从监狱里弄出来。时任侍御史的王义方上奏高宗重新审理这个案子,但高宗认为他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 |
D.王义方担任洹水县县丞时,好友张亮的侄子张皎临死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自己的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张皎死后,王义方按照张皎的遗言,把他安葬在家乡原武,并在坟前祭告,最后将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
(2)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