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木兰诗》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辞爷娘去(   ) 闻女叹息(   ) 百千(    ) 能(       )
翻译。(每题4分,共8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之处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各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树林阴翳翳:
(2) 太守谓谁
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古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8.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分)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美于徐公。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 私: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文: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
答: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负箧曳屣() (2) 皲裂()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无以致书以观() (2) 腰白玉之环()
翻译下列句子。
(1) 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