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颁奖。
看了上述新闻后,某校九年级(3)班全体师生以“珍惜受教育机会,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环节一:思想“会”剖析
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小玲在上完初一就缀学在家,帮父母做生意。小玲认为受教育是自己的权利,上不上学是自己的事。
(1)如果请你针对小玲及其父母的言行作评论性发言,你会如何说?
活动环节二:时政“巧”解读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从制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鼓励他们走出科研院所创业,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企业,让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2)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要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你应当从哪些方面努力?(4分)
活动环节三:调查“精”分析
王同学所在的思想品德兴趣学习小组,展开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所做的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
据调查,目前我市一些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还比较弱。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能赚钱就行,管他技术是谁创造发明的……”
(4)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对企业老板想说的话?(2分)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在9岁时就获得全国少年女子单打冠军,被选入河南省集训队。谁知仅半个月就被退了回来,理由是个子太小,手臂太短,先天条件不好,没有发展前途。邓亚萍没有灰心,她相信自己能行。回到郑州市队仍然刻苦训练,15岁时打进了国家队,后来称霸世界乒坛,多次获得世界冠军。退役后,她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后来又到英国攻读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1)你认为邓亚萍能够挖掘自己潜能的原因是什么?
(2)邓亚萍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
美国的笛福森45岁以前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银行小职员。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毫无创造才能的庸人,连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然而,在他45岁生日那天,他读报时受到报上登载的一则穷人奋斗发家的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志,决心干一番事业。从此,他判若两人,自信和顽强毅力被挖掘出来,他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潜心研究企业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位颇有名望的大企业家。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看了这个小故事后,有学生认为,笛福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树立了新的自我形象,对自己有了美好的期待。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简述理由。
(2)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我们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成长目标?
2012年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近200名由往年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沃帆赛志愿者和三亚快乐志愿者联盟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每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在三亚凤凰机场、三亚免税店等志愿者服务岗“值班”,无偿为市民、游客提供引导、疏导、咨询等各种服务。
(1)上述志愿者追求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2)有的同学认为,这些志愿者无偿服务,太吃亏了,不值得。对此,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
(3)这些事例对你迈好青春第一步,实现生命的价值有何启示?
甲同学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勃然大怒,导致朋友越来越少;乙同学因为在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丙同学因为无法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影响了学习;丁同学考试失利后心里十分难过,在冷静分析了原因后,重新调整了学习状态,终于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1)请你针对甲乙丙同学的情况分别开出处方。
(2)丁同学面对挫折的表现对我们今后的成长有何启发?
(3)结合上述同学的经历,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在成长中需要具备哪些良好的心理品质?
网络红人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2014年4月17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诽谤罪判处秦志晖有期徒刑2年,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他是自去年"两高"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以来,首个获罪的网络造谣者。
(1)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理解教材中哪些知识?
(2)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