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那段捡稻穗的回忆
陈海民
每当在餐厅宾馆和亲朋好友小酌,或是在迎送客人的盛宴上,目睹着一些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我的心头总是一阵阵的作痛,总会叫朋友或同事吃不完打包回家。有人嗤之于鼻,有人嘲笑,说我小气。但我总是我行我素,他们不打包,我打包。久而久之,我这些举止,也成了朋友同事中茶余饭后的笑料。儿子也加入这个行列,说我像餐桌上的“拾荒者”,太丢人了。我就给儿子讲了我儿时一些难于忘怀的拾荒故事。
我小时候居住乡下,每当收割水稻季节,稻田里,总会遗落下许多稻穗或谷粒,于是就忙坏了拾谷粒的人们。在这些人群当中,有老有幼,也有小学生,我和二姐也在其中。放学了,我们放下书包,挎起篓篼,三五成群,在新收割的水田里边走边寻遗落的谷粒,待到篓筐里盛满稻穗,裤兜里装满了谷粒,肩头上背起小山般的柴草,心中便盈满了喜悦,纵然额角挂着汗珠,臂弯压得酸疼,心头仍洋溢出收获的满足和喜悦,脸上仍闪现着灿然的甜笑。
邻家有位老大婆,在收获的季节里,坚持着每日的拾荒。她的小院的台阶上都晾晒着拾荒得到的谷粒、大豆和地瓜,她清淡的三餐里必有拾荒所得。她以水洗净地瓜,清除虫蒂,再用刀切成小块块,拌上拾荒谷子经脱壳后的大米,文火熬成一锅甜津津的地瓜饭。
不久前,我回乡下,听见一阵刀砧叮当作响,她家的柴门吱吱地轻唱,她捧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香喷喷的地瓜粥,挪着小脚,步履蹒跚地到我家来,老远喊着:“民儿,地瓜饭来了。”吃起来那么香甜可口。大婆咪着老花眼,咧着掉了牙的嘴巴,乐呵呵地说:“民儿在城里当干部,还爱吃咱熬的地瓜粥呀!看来还不忘本。”听罢我心头一热,鼻子一酸,激动地说:“大婆,忘不了,走遍世界名山大川,唯独忘不了家乡这片热土,吃尽天下美味佳肴,唯独忘不了老家的地瓜粥。”
儿时我最大的希望是,每天早上上学能有一个蕃茨当早餐,中晚饭有一盆稠得插下汤匙不倒的地瓜粥。现在虽然天天像过节,大鱼大肉吃得多,但还是惦记着甜滋滋、香喷喷的地瓜粥。
小时候,其实我并不喜欢拾荒。但是我们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在乡下,每家每户煮的都是稀饭,加上煮的菜没有油,看在锅里的粥只见人影不见饭。在我的记忆里,刚吃饭不到一个小时,小尿尿就出来了,尿尿回来肚子又饿了。为了填饱饥肠,拾荒就成了我们小时候的一种副业。
每当记起这位拾荒的老大妈,就想起她对三餐的满足,想起她对收获的欣喜和渴望。当春风吹绿秧苗,汗水濡湿土地的时候,她深知自己付出的劳动和心血换来的收获是多么的不易。因而她珍惜每一粒米,每一个地瓜。她教不辨五谷的我,学会了简单的田间劳动;她教我懂得珍惜粮食,热爱生活。
而今,我已长成人,知道秋天熟稔从哪里得来,知道贫瘠的田园怎样变成一片金灿灿、沉甸甸的粮仓。所以,我仍然常常在餐桌对儿子们唠叨着过去拾荒的日子,诉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许有人不理解,说我不知时代的进步。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我孤独无伴。但我之心迹,不得不诉说。
(选自《新华副刊》2011年7月21日)
认真阅读第②③④自然段,补全下表。

说说“但我总是我行我素”中“我行我素”的含义。
联系上下文,指出下面这句话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香喷喷的地瓜粥,着小脚,步履蹒跚地到我家来。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文章记叙、描写、议论融为一体,下面一句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试从文章中再找出一句这样的句子。
在我的记忆里,刚吃饭不到一个小时,小尿尿就出来了,尿尿回来肚子又饿了。为了填饱饥肠,拾荒就成了我们小时候的一种副业。
我小时候为什么会去拾荒?我的拾荒经历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什么影响?
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还需要“拾荒”精神吗?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
丁立梅
①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②“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的夕阳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③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
④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⑤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无头无脑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⑥“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茬,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⑦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蜚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大年初一,他背着手在全村转悠,家家门户上,都贴着他的杰作。他这儿看看,那儿瞅瞅,颇是自得。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 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⑧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唰”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⑨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⑩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你妈都不认得我了。”
⑪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了。”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⑫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他安安静静地跟着我,任由我牵着他。恍然间忆起小的时候,我们也曾这样牵手,只是如今,我和他的角色互相调换了。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通读全文,概括出文章中的“父亲终于在岁月面前认了输”的具体表现。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文章第7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读完文章,你觉得文中的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加以分析。(3分)

动物也有道德感(7分)
①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们认为:与人类相比,动物也有一定的道德感,正是这种道德感使不少好勇斗狠的动物依然能够成群地生活在一起。
②狼群内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很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意识。在玩耍时,级别低的狼也可以咬级别高的狼,只是不可以咬得太重;如果咬重了,它要“鞠躬”请求宽恕,否则就会被逐出狼群。
③很多动物讲究公平。科学家给一只山狗食物,而不给另一只,得到食物的山狗会与同类分享。吸血蝙蝠每晚都要吸血,那些找到血源的蝙蝠会与没找到的伙伴分享它们的美餐,它们更喜欢和先前给过它们食物的蝙蝠一起分享。
④不仅如此,有些动物还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在实验室里,实验人员给一些老鼠喂食的同时对另一些老鼠进行电击,听到受电击老鼠的惨叫,得到食物的老鼠会停止进食,由此可以推断,得知同类受难的时候,老鼠的内心是很痛苦的。科学家还发现大象们会主动帮助群里面受伤或生病的大象。有一次,一只名叫艾利娜的母象病了,另一只母象努力帮艾利娜站起来,但没有成功,那只母象就一直陪在艾利娜身边,直到艾利娜去世。2003年,在南非一个小镇上,11只大象扯断了铁门的锁链,打开门救出了被关的一群羚羊。
⑤神经学专家研究发现:鲸跟人类的大脑里都有纺锤形细胞,这种细胞是人类的3倍,并且比人脑内的细胞要古老得多,具有传情达意以及理解别的动物感情的作用。这说明:动物的移情在历史上应该更早就出现了,而且在动物王国里可能广泛存在。
阅读全文,请概括出动物的道德感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一定的”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自然段使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写荷叶的美,红花的美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①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一颗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
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
和美丽的彩虹。
②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
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③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开放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④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
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
于是一百多年后,大汉的史书上书写下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⑤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当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
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她拒绝贿赂画师终致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
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⑥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最好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⑦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⑧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呢?
⑨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给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⑩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的经历可以证明本文论点,试举两例,请用简练的话概括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1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2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颗粒。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3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是
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4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据测定,北京
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5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
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
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6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
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这三个长
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7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
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从、消亡、三个方面介绍负氧离子的知识。
第3段中加点的“研究表明”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段划线部分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要增加我们校园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两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