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需要 | 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 |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 D.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 D.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
若为下列一组大事记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应是
A.拨乱反正 | B.改革开放 |
C.依法治国 | D.科教兴国 |
1964年1月,台湾当局被迫撤走了驻巴黎的“大使馆”。1971年,英国在联大投票支持立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些现象
A.是当时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恶果 |
B.反映出美国对华孤立政策趋于破产 |
C.为中美关系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
D.说明新中国政府在国际上获得承认 |
“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发生了三个超出预期的变化:一个是国民经济任务的提前完成:另一个是工商业产值中国营产值超过了私营产值;再一个是农村中互助合作事业普遍发展起来。”上述“超出预期的变化”
A.得益于国际国内形势稳定 |
B.带来了所有制结构根本变动 |
C.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
D.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
B.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 |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
D.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