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普少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常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4 分)
①习:                         ②发:           
③为:                         ④明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2分)
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选文的两段文字,主要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解释加点的词:
(1)之哭也: (2)政猛于虎也:
翻译句子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湖中人鸟声绝④下船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至承天寺张怀民②未果,病终
B.①天水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C.①日更定矣②问今何世
D.①湖中人鸟声绝②空谷传响,哀转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甲乙两文都对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借景抒情,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①可爱者甚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竹本④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竹似贤,何哉?
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 地名。②簟[diàn]: 竹席。③荐:草垫。④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以一领及我以 ②后大闻之之
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②怀民亦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