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当是
| A.新航路开辟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
| C.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 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
| B.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 |
| 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
|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 |
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 B.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
| 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 D.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这表明古代统治者()
| A.主张清廉惠民政治 | B.希望恢复商周时代的法制 |
| C.企盼统治长治久安 | D.追求清正廉明的政治理想 |
秦朝将领赵佗在担任龙川县令(属于广东)时,为解决将士生活上的缝补浆洗问题,赵佗上书秦始皇,请求派遣没有丈夫的女子到龙川,“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便征召了1.5万名女子前往南越(包括龙川)。秦王朝这一做法()
| A.不利于民族矛盾的解决 | B.有助于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 |
| C.促进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 D.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