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子路认为荷蓧丈人“洁其身”的行为是“乱大伦”,为什么?(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1)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 黛玉于是把始末告诉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小孩儿口没遮拦’,就结了案。”
黛玉话中的“他”指的是谁?宝玉所说‘小孩儿口没遮拦’指何事?因何事黛玉说“他”竟真是个好人?。
(2)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
“上头穿黄袍的”是谁?宝玉为何要作诗?宝钗因为何事取笑宝玉?请回答和简单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红楼梦》中贾宝玉一直念念不忘“木石前盟”,请简述什么是“木石前盟”。
(2)简述凤姐协理宁国府。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叙述,请填空。
(1) 宁国府梅花盛开,众人前去观赏,宝玉在秦可卿卧房中睡午觉,梦游,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品了香茗“千红一窟”,喝了美酒“万艳同杯”,听了名曲
(2)“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话是说的。
(3)宝钗身体不适,贾宝玉前来探病,二人互看金锁与明玉。贾宝玉的玉上面有字:“ ,仙寿恒昌”; 薛宝钗的玉上面有字:“不离不弃,”。

吴荪甫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

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的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登上了东山和泰山,就改变了对鲁国和天下的看法。可见,站的高度不同,眼界和看法就不同。
B.圣人的言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学问,因而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他的言论所吸引了。
C.要研习圣道,就必须体会圣道是有本源,广远无穷的。大海之所以有浩渺的烟波、汹涌的涛澜,是因为大海本身的深广无涯。
D.孟子以太阳和月亮为喻,说明圣道就象日月那样,自己有光明才能给万物带来光明。

简要阐述你对“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