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不受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①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②,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③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④。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郑子阳者:郑国叫子阳的君王。②秉:古代容量单位。③拊(fǔ):拍击。④佚乐:逸乐。佚,同“逸”。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 ( ) ⑵再拜而辞 ( )
⑶妻子皆佚乐 ( ) ⑷是死无道之人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②善药。有自山泽来③,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④,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⑤。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⑥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搜集出卖。③指从大山深泽来的采药人带来药材。④雠:出售、成交。⑤直:价值,价钱。⑥蚩:傻,无知。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咸誊清( )(2)冀速已( )
(3)度不能报( ) (4)逐利以活妻子( )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逐利以活妻子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
B.或不识遥与券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
C.然谓我蚩妄者亦谬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
D.市人以其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翻译下列句子。
⑴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宋清具有哪些性格。
阅读范晔的《王烈》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①,以义行称②。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③,乞④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⑤之,遗布一端⑥。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①少师事陈寔(shí):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转功曹。②称:著称。③刑戮是甘:甘心受刑被杀。④乞:请求。⑤谢:有“看望”的意思。⑥一端:半匹。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烈闻而使人谢之()②或问其故()
③遗布一端()④至暮,老父还()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
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行道一人见而守之(两处,2分)翻译下列句子。
⑴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全文看,盗牛者之所以能改邪归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改嫁,再婚。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下列句中加线的“以”与“言教是以碎耳”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以怪之矣 |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C.可以一战 | D.以其境过清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李密几岁时,因为母亲再嫁,他十分思念,直至生病。 |
B.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
C.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1)则涕泣侧息涕:(2)华善之善:
(3)斯语岂然然:(4)后卒于家卒:翻译下列句子。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译文: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
阅读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凡:总共。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相同?()
A先帝不以臣卑鄙则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C臣本布衣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D还于旧都欲有求于我也 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是()
A.时先主屯新野 | B.先主曰:“君与俱来。” |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D.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
C.咨臣以当世之事 |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