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
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得上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D.能谤讥于市朝谤:诽谤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呜呼!其真无马邪
C.燕、赵、韩、魏闻之孔子云:何陋之有。 D.欲有求于我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庭门庭若市。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限划4处)。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节选自《墨子•公输》)
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公输》词汇积累卡卡片编号:01
类别
语 句
词语
意思
实词
舍其文轩
文轩

古今异义
荆之地方五千里
地方


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今有人于此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①王吏之攻宋也②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C.①邻有短褐而欲窃之②出淤泥而不染
D.①此为何若人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墨子劝服楚王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释]①高安:地名,今属江西。②岌嶪[yè]:危急的样子。③震掉:惊恐。④葱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
(1)余得罪高安()(2)渡桥而()
(3)汇大车轮()(4)水之变()
下列加线字与“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中“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B.受地先王
C.皆以美徐公。 D.公与之乘,战长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点明这次游山的时间、地点和机缘,叙事简洁。
B.文章层次井然:先写栖贤谷,后写栖贤寺。写谷先写水,后写石;写寺,先写位置,再写寺内僧堂。
C.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且与三峡作比,表现了水声势浩大、险急、多变等特点
D.“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这几句从形和色两方面描绘“杉松竹箭”,使景色鲜明突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
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4)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
翻译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甲文表现了周敦颐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品质。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甲文用_______ 、 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国()怀乡②春和景()明
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或以钱币乞之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和 _______。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①齐国厚葬()②布帛于衣裘()
③桓公之()④厚葬之风矣()

下面句中没有标点,请在两处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人 何 故 为 之 也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