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杀虎救驾
开泰五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上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轶山,昭衮终不堕地。伺便,拔佩刀杀之。辇至上前,慰劳良久。
(注释:跸:帝王的车驾。辟易:惊退。轶:逃。辇:帝王所乘之车。)解释加方框词语。
虎骇且逸( ) 伺便,拔佩刀杀之( )在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划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
B.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
C.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
D.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从文中找出描写陈昭衮“杀虎”过程的动词,并对陈昭衮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 景公:齐景公。 ②霁 (j 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 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
⑶公被狐白之裘 ()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之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尤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钱币乞之以告富者 | B.邑人奇之于舅家见之 |
C.父利其然也其一富 | D.泯然众人矣父利其然也 |
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父利其然也 ②欲买舟而下
③贫者语于富者 ④越明年都有关于故事结果的语句,找出来并翻译。
甲:
乙:分别说明了怎样的道理?试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勤奋、成功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题目。(共lO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二)(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①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②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选自《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骜”同“傲”②霸王:霸王的事业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段(一)作者回忆了三件往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请根据全文回答。
文段(一)中的刘备与文段(二)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结合选文两人事例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收改武学文
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曰:“魏郎弄戟(jǐ) ④多少?”收惭,遂折节⑤读书。夏月⑥,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⑦,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终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
[注释]
①魏收:字伯起,北齐人。②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调:嘲笑。④戟:本指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的青铜兵器,文中泛指所有兵器。 ⑤折节:改变志趣行为,向别的方面发展。 ⑥夏月:夏季。⑦讽诵:背诵。用“/”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魏 郎 弄 戟 多 少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
(1)及()(2)辍()(3)显()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魏收“终以文华显”其原因有两点: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努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面对郑伯的嘲笑,魏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了,由此可以看出魏收是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到此处省略两句见默写内容)(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齐之习辞者也() ②今方来( )
③何坐() ④缚者曷为者也( ) 翻译文中画浪线的句子: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是怎么样巧妙应对楚王的羞辱的?
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