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在1907和1908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这段史料最能说明
|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 |
| B.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 |
| 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 |
| D.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 |
1970年1月2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中共大使馆”举行。几个小时后,他修正自己的说法,宣称会谈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而且他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反映了
| A.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 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言论 |
| C.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 D.“尼克松主义”的推行 |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例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
|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与其思想本质一致的是
| A.王守仁“致良知” |
| B.大卫·休谟“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
| C.康德“思想自由” |
| D.马尔克斯“生命无非是一连串活下去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