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文中的“她”指的是
| A.古代希腊 | B.中世纪欧洲的城市 |
| C.古代罗马 | D.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 B.社会环境的变化 |
| C.统治政策的调整 | D.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 A.山水景物 | B.真实情景 | C.情趣意境 | D.人物形象 |
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A.反映了农民阶级建立平等社会的愿望 |
| B.反映专制主义制度逐渐动摇 |
| C.是早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反映 |
| 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 |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
|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
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发展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有两首这样写道:“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一平马路真如邸,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对上面的两首竹枝词解读正确的是()
| A.传统交通工具完全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 |
| B.出现了顺应时代特点的道路交通规范 |
| 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风俗造成严重冲击 |
| D.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依赖进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