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17~18题。
图中岩石形成早晚判断正确的是
| A.G晚于B | B.A早于D | C.B晚于D | D.C早于F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
|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
| 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
|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 |
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 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题。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干旱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图是“云娜”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

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①破坏性大 ②季节性强 ③可以缓解旱情 ④复合型特征明显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台风登陆后,风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是因为
①水汽补给越来越少 ②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大
③由低压逐渐演变力高压 ④中心盛行的上升气流减弱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
| B.②处地貌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
|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
|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沿海向内陆的水平地域的差异() |
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
| C.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读图,回答题
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
|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
|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
|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
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
|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
|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
|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
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题。
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 B.16时 | C.22时 | D.19时 |
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 B.台风消失 |
| C.台风中心经过 | D.台风停滞不前 |
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北 | B.西南 | C.西北 | D.东南 |
经研究发现,我国云南山区出现了大片“石漠化”裸地。据此判断完成题。“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蚀严重 | B.水蚀严重 | C.冬春连旱 | D.乱垦滥伐 |
“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乱垦滥伐 | B.开山取石 | C.过度放牧 | D.环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