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当前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之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1)有人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这一事件,人类可以避免“一战”的劫乱。根据所学知识,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哪一年?战争性质如何?
(3)战争除了造成人员伤亡以外,你认为还会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2)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南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
(1)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党和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该措施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为该措施的顺利执行准备了条件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2)材料二中,我国1962年的粮食人均产量比1957年低,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有关?而1980年以后的粮食人均产量迅速增加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首先是在哪里实施的?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简表(部分年份)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3)材料三中,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应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召开的哪两次会议?它们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十多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图1图2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它在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是谁?(2分)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1分)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是怎么理解这名话的?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以及口号。 (3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2分)
四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
![]() |
| (1)约前256年~前251年,①担任蜀郡守,修建②,使成都平原成为“③”。 |
(2)四川成都武侯祠是纪念④时期⑤(国名)丞相诸葛亮的祠宇。 |
![]() |
![]() |
| (3)该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现实主义诗人⑥的故居。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⑦“ ”。 |
(4)上图是⑧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⑨,它是世界上最早的⑩。它比欧洲同类事物早出现6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