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请回答:(8分)
(1)此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其中哪一种宗教在汉朝时传入我国?(2分)
(2)据材料,填下表:(6分)
材料 |
宗教 |
创立时间 |
创立地区 |
创始人 |
材料一 |
|
|
|
|
材料二 |
|
|
|
|
材料三 |
|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就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就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种宗教的观点?
(2)请分别说出这三种宗教创立的时间和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今天的“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其它三个都不再是世界强国,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1)请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各一个贡献?
(2)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产生于大河流域?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但也打破了农业社会田园生活的宁静。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表
项目 |
生产能力情况 |
煤产量 |
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美国产量的7倍,德国产量的8倍,法国的近10倍 |
生铁产量 |
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是德国的10倍 |
材料二
材料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
材料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材料五(有一位现代史学家得出结论:“ 从总体上看,1830—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明显要比法国糟糕。”)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
——英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革命年代 1789——1848》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表》中为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当时,英国生产能力迅猛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分别利用哪种新能源?这一时期,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3)依据材料三图表,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五指的是哪一事件?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什么时代?
(5)材料六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图:《1850──1990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1929年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原因何在?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该政策有何特点?
(3)图示中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比重中达到顶点是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你有何启示?
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斯大林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都进行了探索。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的几任领导人都进行了改革,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必须加强国家行政体制。他认为市场经济不适合苏联国情,当务之急是改造农村,消灭富农和个体农户,成立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其结果是,苏联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下降了。对此,赫鲁晓夫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
——《赫鲁晓夫一语道破天机》
材料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二十世纪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汇;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列宁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其特点怎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突出表明了斯大林模式的什么弊端?
(3)赫鲁晓夫为改变“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的局面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4)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