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文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请回答:
(1)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3分)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分期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的第二、三阶段中任选一名领袖式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说明他为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了改变中国的“不足”作出了哪些努力?(4分)
教材中提到:“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请回答:
①请说明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
分析材料题。
材料一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技艺》
(1)材料一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2)活字印刷是从哪一种印刷技术发展而来的?
(3)《金刚经》、《大藏经》是采用哪种印刷技术印制的?
读图简答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在泰国大城府湄南河支流河畔,有一座很大的帕南车寺,该寺历史悠久,至今香火兴旺。帕南车寺内有一副醒目的对联:“七度使邻邦有名盛记传异域,三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都。”当地华人以此为骄傲。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七度使邻邦有名盛记传异域,三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都” 指的是,它发生在 朝。
(2)这次远航的出发地点是 ,最远抵达 。
(3)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什么借鉴?(2分)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2)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要求举出两条)
在唐朝,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一位书生对同伴说:“我的八股文甚好,必能金榜题名。”
错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