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抗争,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1)列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三个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并说出这些条约各自的影响。
(2)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请你列举出中国近代人民武装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例三例。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三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科索沃战争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请你从两个方面分析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 (4分)
(4)纵观当今世界,你认为各大国应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些什么?
(5)近年来,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不时挑战我国海洋权益,制造了一些事端。请试举一例说明,并就此向我国政府提出你的应对策略。(2分)

(7分)美国苹果公司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产业遍布全球,其高新电子产品如iPhone手机等更是备受年轻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

厂商/合作者
苹果(美国)
东芝
(日本)
三星
(韩国)
英飞凌
(德国)
富士康
(中国)
产品/服务
设计
闪存、触摸屏
应用处理器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组装

材料二 2011年,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企业众多,分布在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省份。然而,这些苹果代工企业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污染问题,如武汉名幸有限公司代工苹果电子元器件,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苏州可胜科技公司代工触摸屏,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写出苹果公司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4分)
(3)面对经验和教训,请你谈谈中国应该怎样应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分)

(12分)2014年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某校政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以下材
料,并作出一些评论。
材料一:

材料二:据人民网4月30日讯:(因乌克兰危机)美国于2014年4月28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对此,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表示:“谈论俄美关系激化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已经转入了另一种现实,……鉴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所以将不再有俄美‘二人转’游戏……”
材料三:2014年APEC会议,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于11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本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共同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会议设立三大议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
(1)2014年是诺曼底登陆70周年。诺曼底登陆对二战胜利有何重要意义7据此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俄美‘二人转’游戏”所指何事?“我们现在转入的另一种现实”是指什么?(4分)
(3)2014年APEC会议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何种趋势?目前能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组织还有哪些?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城市
年份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材料二: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魔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33年5月10日夜,德国柏林国家剧院门前,成千上万的图书被人们投入熊熊的烈火之中……戈培尔在一旁狂叫:“一个革命者应该无所不能的,在毁坏和重建中,他应该是同样伟大的。假如你们有权把一大堆知识分子的垃圾扔到火堆里去的话,那么你们也有责任为真正的德国精神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1)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主要受到了什么事件的影响?
(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德国做了什么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这个结果与第一问中的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3)从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德国走上了什么道路?请再列举能反映出德国走上这条道路的史实一例(材料中史实除外)。(4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材料二:

(1)英国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也经历了“动荡和反复”,请用一例史实进行说明。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对世界民主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中“政治家……的要求”在英国和美国分别是指什么?
(3)加冕后的拿破仑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皇帝”。请用史实说明原因。
(4)与以上材料反映史实同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政治制度?说明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