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划线的词。
⑴故不错意也( ▲ ) ⑵轻寡人与( ▲ )
⑶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 ) ⑷请广于君( ▲ )第二段中最能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
王武恭公德用①善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②,乃罢枢密③,出镇④。又贬官,知随州。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久之,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一直臣!”于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注释】① 王德用,北宋名将,谥武恭。②以为言:意思是弹劾王德用。③枢密:宋朝中央政府高官。④出镇:出朝廷,镇守外地。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
(2)久之,道辅卒()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孔道辅在工作的时候谈论其他事情,难道妨碍我了吗? |
B.孔道辅在自己的职位上说职责内的事,怎么是害我呢? |
C.孔道辅在自己的官职上说相关事情,莫非他是想害我? |
D.孔道辅在安排职务的时候说到其他事情,难道要害我? |
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本文主要表现了王武恭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上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文中说“技止此耳”,黔之驴的“技”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各用文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借黔之驴讽刺了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
(1)炀帝意犹不足()(2)遂致灭亡()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竟然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
B.终于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
C.居然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
D.于是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
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用文中的话回答)
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的君王。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D.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惶惶于阡陌间阡陌:
②遂许焉许: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① ,
② 。
A.关爱动物的人。 | B.知恩图报的人。 |
C.易于感动的人。 | D.重视亲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