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②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侯也,计者事之机也,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不如驽马之安步;’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洋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③汉十一年,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④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下列成语不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项为:( )
A.漂母之恩 | B.胯下之辱 | C.破釜沉舟 | 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从文本第①段中可看出,导致韩信被杀的主要原因是?
文本①——④段中划线句理解错的一项是
A.“先生:你暂且休息去吧,我会想念你的。” |
B.能听取意见,是事情成功的征兆;能正确谋画,是事情成功的关键。 |
C.我后悔没有运用蒯通的计谋。 |
D.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 |
从文本的第①、②段中,简析韩信的性格特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太史公曰”这一段文字的三点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再游乌龙潭记
[明]谭元春
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静,筏宜稳,亭阁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之客宜幽适无累。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
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荷荡,旋迎钓矶系。筏垂垂下,雨靡靡湿幔,犹无上岸意。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盖立幔中,湿透衣表。风雨一时至,潭不能主。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
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入潭,而如与潭击。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而问之女郎,来路日不尽然,不亦异乎!
招客者,为洞庭吴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许子无念,宋子献孺,洪子仲韦,及予与止生为六客,合凝甫而七。
[注]茅子:茅元仪,字止生,为明代文学家茅坤的孙子,是作者朋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路日不尽然然:这样
B、亦或即为潭所生或:有时
C、始知苍茫历乱始:才
D、而客之有致者致:兴致,情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河荡,旋近钓矶系筏。垂垂下雨,霏霏湿幔,犹无上岸意。”这里先写茅止生的家童善于划船,却敌不过顶头风,以反衬风之大。“风妒之”,用一“妒”字,把风拟人化,仿佛它嫉妒人们纵情快游,故意要扫他们的兴。
B、从标题中可知,作者以前虽曾游过乌龙潭,但意犹未尽,故有此次再游。一开篇作者连用六个“宜”字,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三个方面引出世人对游潭和度七夕的要求。但这一切都被狂风暴雨打乱了,作者感到很扫兴很疲累。
C、文章善于多层次地写景,以幽诡迷离的笔调,把乌龙潭的暴风骤雨、震雷疾电写得有声有色,情景相生,形神飞动,使人感到风雨雷电之气扑面而来。
D、第三自然段先写林中的飞雨,再写潭上的急雨,然后写惊雷,写闪电,在逐层描写中突出闪电作为重点,显得有主有从,有声有色,有正面的描摹,也有侧面的烘染,充分表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感受的深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
(2)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
(3)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
棋 鬼
蒲松龄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系:捆绑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公礼之,乃坐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
A. B.
癖之误人也,如是夫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酌之以酒,亦不饮自晨至于日昃
C.D.
故未敢以缧绁系之于今七年矣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20.(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②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关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催、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催、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催、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催、汜,益虚心。后催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日:“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①,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节选)
①践阼:登基。此处指魏文帝登基为帝。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辟:开辟
B.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矫:假造,伪造
C.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易:轻视
D.委之以后事委:托付、交付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②吾其还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繇未归附太祖前,就暗中与太祖来往,劝李催、郭汜等人为太祖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太祖的诚意。
B.李催、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说明他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4分)
(2)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3分)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翻译下面两个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