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地处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壮美的中原湖光山色中,追寻我们的血缘之根,追寻我们的民族之根,追寻我们的文化之根,这也许就是“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真正意义。
材料二 我会一直仰望河南,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中原人是证人。迈入文明的门槛有很多标准:第一需要有文字;第二有城市的痕迹;第三有青铜器;第四有祭祀活动。这一切最早主要发生在河南。(余秋雨)
材料三 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结合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人物对河南的评价。
“中国旅游日”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结合材料三,描述下图中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2012年暑假就要来临,你要“背起行囊走四方”,打算到河南的哪些景点(或城市)旅游?(写出3~5个)请你使用词语“跨越”、“肃然起敬”、“如诗如画”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并向读者介绍一个旅游景点或名人故事。
下面是某位同学在《初三毕业留念册》上致老师的赠言,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赠言,献给你的同学或朋友,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
亲爱的老师,愿你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人生的岁月,,。
亲爱的朋友,,。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1)上联: 潜心复习战中考;
下联:
(2)有一年冬天,李调元从新疆冒雪回京。途中,在一家酒店歇脚时,发现店中墙上,悬挂一副对联,只见上联写着:黄狗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
再看下联,却空无一字。李调元迷惑不解。店主告诉他,几个月前,有一书生早起,来店饮酒,见店外桥上,有一黄狗行走,随口吟出了上联。但他费尽心机,再也吟不出下联来,故书写后,挂在这里,期待后人,有朝一日对出下联。李调元思虑再三,难成佳对,不免心焦。这时,突然有几只乌鸦,落在门前雪地上,跳跃觅食,他心中顿时开朗,赶紧要来笔墨,在空白下联处一挥而就。只见他写的是:
于是,下联与上联,配合得天衣无缝。博得酒店众人齐声喝彩。
方旭同学说:“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孔子的思想早已老去。”你同意方旭同学的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钱丽同学搜集到曲阜孔子文化节的会徽图标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请你帮她补写完整。
作品底色为明黄色,彰显孔子的尊贵。状如地球的椭圆
下方是雄伟的大成殿,突出中国曲阜在孔子文化研究方面的
国际中心地位。椭圆图案的上方黑色部分是抽象的孔子形象,
可想象成孔子孔子手持书卷,行走在将其思想传播世界的路途
中。这个会徽图标寓意。
参考下面的例子,从“海、路、思、记、忘”中任选一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
示例: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