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都市晨报报道,2009年1月13日一天徐州市就发生火灾19起。干粉灭火器是常用的灭火器之一,它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的性质 。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因此金属镁着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剂灭火,请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专家提醒从火灾中逃生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主要作用 。
如图装置用于制取某些气体。
(1)填写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
(2)若用KMnO4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检验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4)虽然常温常压下乙烯(C2H4)不与空气反应,但因密度很接近空气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的后果,将 ;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待导气管口连续稳定地冒出气泡才开始收集,原因是 。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回答:
(1)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__。
(2)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__________保持水平。
(4)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为三种单质,甲、乙、丙为三种化合物,它们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为无色气体,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第四位。现将几种物质做以下实验,实验记录如下:(1)在A中点燃B可得到黑色固体甲;(2)将C与甲混合、高温灼热得到B与一种无色气体乙;(3)将乙通入丙的澄清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试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B ,C________,甲 ,乙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1)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3)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的质量/g |
4 |
10 |
40 |
44 |
反应后的质量/g |
22 |
待测 |
56 |
10 |
(1)当反应后乙物质的待测质量为 g,则乙_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3)该反应中甲、丙物质的质量比为 。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古代书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2)CO2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加剧“______________”。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填序号) 。
①人和动物的呼吸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
(3)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CO2,可以用稀硫酸(H2SO4)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C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