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
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3)据材料三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危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质。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族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
【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的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
思想解放推动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其言曰:“后之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诸己,天下之害尽归诸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孟德斯鸠 |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
伏尔泰 |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根据材料一梁启超对黄宗羲的思想持什么态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位思想家各自的主张。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3)材料三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英国是近代世界的先导,近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是从英国开始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直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是近代浪漫主义文学时代。浪漫主义作家渴望冲破阻碍个性解放的思想藩篱,在揭露丑陋现实的同时,憧憬美好的未来,体现理想主义的追求。19世纪中后期是现实主义文学占主流的时代,它以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为主旨。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牛顿创造的“钥匙”具体指什么?结合史实说明瓦特如何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例举一位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判断材料三的文学作品的类属。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反映出英国社会的哪些现实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四网络论坛中的儒家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的文化政策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初欧洲兴起的中国文化热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及目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位网友对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一个角度得1分,两个角度得3分,三个角度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