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轻重工业比重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
①图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②图二反映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的成果
③图一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④图一图二表明政府长期重视民生工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917年孙中山在《民权初步》说:“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造成“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有限 | B.中国人已丧失了合群的天性 |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D.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压抑 |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分布地区 |
贡绢州数 |
该路州数 |
贡绢州所占比例 |
华北地区 |
49 |
68 |
72.1%(占全国总州数21%) |
四川地区 |
21 |
62 |
33.9% |
江南地区 |
24 |
93 |
15.8%(占全国总州数10%) |
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有专家指出,以文献记录为准,安徽在两汉时共有76座县治城市,仅占全国的5%左右。其分布是淮北36 (47.4%)、江淮30(39.5%)、皖南10(13.1%)。安徽有50个汉代城市遗址,许多汉城规模较小。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A.汉代政治中心在我国北方 | B.当时郡国主要在分布黄淮地区 |
C.两汉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D.统治者不够重视安徽地区开发 |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的这一评价
A.有利于推行法家治国思想 | B.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
C.意在赞赏秦孝公善于用人 | D.主张“以法治国”来巩固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