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民亡藏盖。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汉武帝)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的压着旧的),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来看,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怎样的?
(2)从材料二、三来分析,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 2分)
(3)汉武帝时期,国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为了实现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过哪些措施?( 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据此请回答:
(1) “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是指哪一场战争?这一场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这首诗是对哪一屈辱条约的描述?
(3)西方列强的哪次侵华战争使得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近代中国的屈辱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选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材料二: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呼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请回答:
(1)读材料一,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哪个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3)上述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前后期的中心和主力有什么变化?
(4)我们应该从这些学生身上学习怎样的精神?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魔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⑴ 依据材料一回答魏源在该书中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于国民共议一国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⑵ 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材料三: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近代史研究》
⑶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辛亥革命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四: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⑷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观念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号?
⑸ 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今棘手的问题也是海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⑵ 与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⑶ 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 “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