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一份吏部档案,该档案残缺不全,其中有这样的文字:“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 |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一学说是()
| A.阴阳五行学说 | B.大一统学说 |
| C.仁政学说 | D.天人感应学说 |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
|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 D.中央集权的削弱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傩戏 |
《国语•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表明()
| 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 | 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
| 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 | 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 |
“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下列不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的是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 | D.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