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纸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影响的状况如何?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币值:1936年元)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向全党公布。决议指出:党在目前对于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可能,稳步前进。要在新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应有领导地大量发展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要在有初步互助运动基础的地区,应逐步推广常年互助组,要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有领导地、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还指出要防止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的消极和急躁两种不同倾向。
该决议的颁布,大大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向前发展。到这一年年底,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指导下,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必要性及其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对当今加快农业发展的启示。

(14分)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材料一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 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 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 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 (330万吨TNT当量) 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 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比美国少用4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于敏,1926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年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2015年1月9日,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摘编自 《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临时约法》 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 《〈临时约法〉 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
(2)据材料一、 二归纳《临时约法》 缺乏“妥协精神”的表现与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