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自然植被由下往上是河谷灌丛带、高山森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寒漠带。季节性转山放牧的牧民人口日增,而所产的山羊毛质量上乘,近年颇受市场欢迎。少数藏民在缓坡地栽种旱作,以补充其所需要的部分粮食。据此回答20~21题。当地已出现高山森林带上限下移、下限上移的退缩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暖变干②工矿业开发规模扩大③放牧地和耕作地面积扩展
④栽培花卉和药材⑤燃料需求
| A.①③ | B.③⑤ | C.②⑤ | D.①④ |
藏民所栽种的旱作以玉米、小麦、大麦、马铃薯(土豆)等为主,其中以马铃薯(土豆)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主要原因是马铃薯(土豆)()
| A.可以在霜冻期栽种 | B.适合在冻土中培育 | C.生长期最短 | D.适宜碱性土壤 |
读图6“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17~19题。
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 B.太阳辐射、地形 |
| C.大气环流、下垫面 | D.洋流、地形 |
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
| A.700km | B.550km | C.1100km | D.850km |
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 A.0℃ | B.-5℃ | C.2℃ | D.-8℃ |
读图5“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为晨昏线,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完成14~16题。
此时,图中A港的昼长约为()
| A.12 时20分 | B.12 时 |
C.11时20分 | D.11时 |
甲地区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种植园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部海域处于繁忙的海运线上 | B.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 |
| C.印度教、佛教的发源地 | D.甲地分布有黑色人种 |
读图4“世界某气候类型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该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喜高温多雨 | B.喜阴冷潮湿 | C.耐高温干旱 | D.耐低温干旱 |
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洋流 | C.海陆轮廓 | D.地形 |
该气候类型在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丙地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高低 | B.山脉阻挡 | C.海陆分布 | D.大气环流 |
图3表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回答7~10题。
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
|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 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
该岛屿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 B.地中海农业 |
| C.商品谷物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该岛屿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经济发达,产业升级的结果 |
| B.旅游资源丰富、离发达国家较近,旅游业发展 |
| C.面积狭小,不适合发展工业和农业 |
| D.临近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水产业发达 |
甲城市历史悠久,但城市化缓慢,这是主要因为()
| A.交通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 B.人口稀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
| C.水资源缺乏,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 D.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且常受飓风、地震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