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叙文《幸福的香气》,完成小题。
幸福的香气
益名
记得小时候一个人偷偷躲着喝汽水,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时的情景,当我重复地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更幸福的事了吧”时,心里百感交集,眼泪忍不住就要落下来。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盛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时候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清脆的铃人每次他走到我们家门前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跑出来,就看见他浑身都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斯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幸福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候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也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有时幸福来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窝颜色都不一样的、毛茸茸的小狗。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责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从前,我在山间、城市穿梭做报道访问的时候,常常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坐在夜市喝米酒配猪头肉的人们,他感受别的幸福往往不逊于坐在大饭店里喝XO的富豪。蹲在寺庙门口喝2O元一斤粗茶的农夫,他得到的快乐也不逊于喝几百上千元一斤的昂贵的龙井茶的人。
这个世界原来就是相对的世界,而不是绝对的世界,因此幸福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由于世界是相对的,使得到处都充满缺憾,充满了无奈与无言的时刻。但也由于世界的相对性,我们不论处在任何景况中,都还有遭遇幸福的可能,能在绝壁之处也见到缝中的阳光。
我们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而是来自我们对外在或内在的价值判断,我们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谈谈你对文章划线句子的理解。
作者开头叙述自己小时候喝汽水的事,好像与本文关系不大,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你对幸福的感受是怎样的?请以“有时幸福来自于”为开头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有时幸福来自于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幸福来自于 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父亲的“城池”》回答下列各题
父亲的“城池”
①我大学毕业留在了三十里外的省城,其他兄弟几个则继承了母亲经商的天分,在县城营生,都已经与种地不相干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尽孝,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被各家抢着邀请,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但父亲一直拒绝我们的供奉,仿佛我们拿给他的吃穿用品,是偷来的抢来的。此外,他也不愿意和我们多交流。濉河①中的卵石被父亲一块块地挖出,堆砌在河滩地的四周,圈起了一座“城池”。日晒雨淋,寒暑易节,他始终把自己圈在里面,像绣花一样走针引线。几乎到他去世,父亲都在努力表明他是在靠他的土地生活。
②不仅如此,父亲还想努力表明他在种地养活着我们。地里的油菜碾成了菜油,玉米长成了棒子。 他满城奔走,挨门挨户给我们送来他的“劳动成果”,放下东西后擦把汗,便转身扬长而去……
③和父亲一样的还有大哥。我家祖辈在山里务农,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搬进了城。搬家时,大哥留在了山上,不想进城。他的想法与父亲一样:城里有什么好,城里有地种?大哥偶尔探望父亲,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当然,说的都是扬穗拔节,春种秋收的事。
④但父亲的脊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三年前的春夏之交,大哥骑着摩托车去乡里买化肥,因之前抢收麦子劳累过度,昏沉之中连人带车栽下了悬崖。大哥去世之后,父亲花白的头发变成雪白。他更长时间地把自己圈在“城池”里加倍劳作,固守着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⑤时间长了我们都很担心。初秋的一天,天气炎热,我们放下手里的事物,约好一起到“城池”看父亲。但当我们靠近“城池”时,他竟像发现了异族的入侵,朝我们暴怒地吼道“滚得远远的!”我们全都停步侍立。父亲竟如此对待我们!强烈的刺激,使我的头脑清醒起来,我的心中凉意渐生。随后我们第一次真切地观察到了父亲在“城池”中形单影只躬耕劳作的情形,我的心中涌起丝丝寒意。父亲的“城池”近在眼前,作为子女,我们却都从未走进去过,我的心中寒意更浓了。父亲依然自顾自地在“城池”中劳作,而站立在“城地”之外的我们却相视默然。我,不寒而栗②。
⑥不多久,父亲便病倒了。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所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
⑦一年过去了,昨夜幽梦,父亲飘忽在他的“城池”里,汗流浃背地将堆砌的卵石一块块地移除,举止笨拙,但往来不绝……我们蹑步而前,他竟然对大家灿灿地笑了……
(选文有改动)
【注】①濉(suī)河,水名,发源于安徽,流入江苏。②不寒而栗,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1)①分析文中父母亲的心理。
②母亲“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母亲应该是怎么想的?
③从第②段划线句能看出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
(2)为什么大哥来时,“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
(3)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说明“我”当时心中有所感悟,那么当时“我”感悟到了什么?请写出你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4)结尾的梦境,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子女的愿望,那么我们的愿望是什么呢?
(5)文章题目中“城池”一词既指 ,又指 。
)阅读《菊花》,回答下列各题
菊花
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阅读③至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②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③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4)读完文本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提三条建议。
阅读《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
①吴孟超的办公室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政楼二楼。这间20多平方的房间集办公、会客、会诊于一体,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不够明亮。最初我一直以为是办公室所处楼层不高,又朝北,光照不好所致。直到有一次,我带着一位北京来的病人去找吴老会诊,同样是这间办公室,却大放光明,我才发现办公室不够亮堂的真正原因。
②其实,吴孟超的办公室里有两盏灯,平时自己一个人在里面办公时,他只开头顶的那一盏,如果有客人或病人来,他才将两盏灯都打开。
③“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90高龄的医学大师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④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时,在场的人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
⑤值班医生答道:“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这个病人也就用了。”
⑥“什么‘大家’‘大家’?”吴孟超一听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不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们!”
⑦值班医生有些委屈:“吴老,我没有啊……”
⑧“没有就好,”吴老严肃地说,“你知道医疗费用对这样的病人和家族是多么大的经济负担!没有明显的感染,术后又很稳定,为何不用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过去我们常用,而且效果也不错,又便宜。要为病人多考虑考虑才对呀!”
⑨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病人做检查时,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他决不会让病人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看清楚,他也决不会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⑩每次手术结扎,他都是坚持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用一次缝合器械,‘咔嚓’一声1000多元就没了,那可是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上学费用啊!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⑪凡是看过吴孟超门诊的病人,都会对他那特殊的打招呼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看见病人坐下,他会笑呵呵地紧紧握住病人的双手,有时还拍拍病人的肩膀。外人乍一看,还以为他在接待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⑫对于这种特殊的打招呼方式,手术室护士长程月娥曾求教过吴孟超。“老爷子”告诉她:“跟病人握手,用双手,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至少可以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展示医生对病人的关心,让病人心里感到踏实;二是肝病患者一般都伴有一定程度低烧,双手一握,对病人的发烧程度,自己也能掌握个八九分;三是双手一握,顺势可以把手滑到病人的脉搏上,给病人切脉,有助于病情判断。”
⑬“哪里人呀?”“做什么的?”“家里几口人啊?”看病先看人,几句家常话聊下来,吴孟超才慢慢开始查看病人以前的检查报告。如果需要病人做进一步检查,他还会亲自为病人拉上屏风上的布帘,把双手搓热,轻轻摁住病人的腹部,轻声询问病人疼不疼。做完检查,他依然不会忘记弯腰把病人的鞋子摆到最适于病人下床的地方。然后,才一笔一笔地仔细开单子。如果需要做B超检查,他必定会亲自陪病人到B超室做检查。
⑭“一个人能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这将是非常愉快的!在医生的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吴孟超说。
(1)本文标题中的第一个“心灵”指的是 ,第二个“心灵”指的是 。
(2)文章第④段中“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手法既属于神态描写又属于 哪种描写手法?请指出该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3)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第⑤段中“大家”一词的含义。(不超过15字,标点不占字数)
(4)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吴孟超对病人的关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六月寒“与“三冬暖”》,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寒”与“三冬暖”
①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很多场合,我都目睹过一些素质不 高的人出口伤人。对方若是老实人,必定被气得掉眼泪,若遇到厉害人,双方就不可避免地 吵架、动手了。
②恶语的反面是良言,恶语寒心,良言暖人。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读高二时,学业和操行 都是劣等。记了两次大过,两次小过,被留校察看,甚至还被赶出学校的学生宿舍。很多老 师对他已彻底失望,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却没有嫌弃他。一次,王老师找他谈话说:“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话让林清玄感动和温暖。“水激石鸣,人激志宏。”老师的话让他振作起来,发奋学习,最终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③话语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就看操持者怎么用。有时,一句污辱的话 会使一个善良的人行恶,一句宽慰的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情真意切的表白可以获得一生的爱情和幸福,一句恶语相向的浪头可以摧毁夫妻多年共同夯实的感情堤坝;一句中伤可以挑起一场战争,一句美言可以结成世代友谊;一句贬损能让人一辈子抬不起头,一 句激励可以助一个人成就事业……
④还有一个“钉子”的故事,说是有一个男孩儿脾气很坏,他的父亲就给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上。渐渐地,男孩儿再也不乱发脾气了,父亲就告诉他,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去拔一根钉子。当男孩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后,父亲就告诉他说,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在人心 头永远留有疤痕。
⑤事实也正是这样,一句或许在自己看来无关紧要的话,可能会在听者心田划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因而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出口伤人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训练,但说话暖人却是一种人生境界。林清玄的幸运,映照出王雨苍老师“世人皆弃我独怜”的博大胸襟和独特眼光。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都喜欢听那美酒似的良言,为什么我们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多说些赞人、励人、暖人的良言,而少讲甚至不讲骂人、贬人、伤人的恶语呢?
(1)本文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 等论证方法。
(2)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30个字,标点不占字数)
(3)结合文本,谈谈我们在日常说话时如何能避免“六月寒”,而给人以“三冬暖”的感受呢?
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不过,除此以外,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
②也许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稀罕事,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行星的定义: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行星的确不能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但科学家研究发现,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倍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
③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与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前苏联科学家齐巴罗夫和苏齐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
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问题:未来,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吗?
⑤正如之前所说,木星是由液态氢构成的,本身并无坚硬的外壳。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
⑥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取代太阳的地位。虽然时间还很远,但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是,太阳已经是一颗垂暮的恒星了,它的光辉总有一天会熄灭,而木星的自带光源,点燃了生命顽强延续下去的希望。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6年第5期,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星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说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
(3)文章第①段是如何说明木星的?
(4)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中“很可能”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