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A辅佐齐桓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得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人治理。”
材料三:“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A指的是谁?材料三中的“北语“指的是什么?
(2)三则材料指的分别是什么改革?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认为上述材料给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能带来哪些启示?(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北方民族大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汽车,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从设想到发明再到成熟和创新,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人们就探索各种能取代人力和畜力的交通工具。中国人对此的探索可能使世界最早的,我国古代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第一个提出“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汽运,名曰汽车。”但是,现代的汽车并非由中国发明。
材料二:今天,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时,他肯定没有预见到汽车这一原创技术经过几百年的技术积累将会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不仅成为人类文明向前的产物,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
材料三:纵观全球,汽车强国均分布在美、德、日等几个注重原创、注重科学、注重技术的国家。中国虽然可能是第一个提出“汽车”的国家,虽然是汽车销售量第一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差距也很明显,依旧依赖于国外技术,离世界强国依然任重道远。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现代汽车是由哪一个国家的哪位历史人物发明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出汽车的出现带来了哪些影响?
(3)结合材料三,以史为鉴,请谈一谈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汽车产业。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同时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也具备。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见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在新航路开辟的半个多世纪前,中国的一次伟大的航海壮举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的主要原因。
(4)如何理解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使叛乱各州失去战斗力,林肯政府于1862年发表重要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各州的奴隶都成为自由人……该宣言的发表是南北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结束。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多个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摘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指什么?它的发表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北战争的作用。
(3)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其中有很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从材料中你认识到什么?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摘自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图1物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图2物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材料三: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摘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了哪一种政治体制?(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4分)

九年(l)班同学开展“原子能(核能)的昨天与今天”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并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说史]

材料二:[问题探究]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二战”结束。
材料三:[学以致用]
观点:原子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是一把“双刃剑”。
请问:
(1)上图人物在20世纪初创立了哪一理论,为原子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李佳认为,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你同意李佳的看法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列举所学知识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验证“原子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是一把‘双刃 剑…这一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