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给下列划线句用“/”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翻译:
①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画鬼最易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解释:为()孰()罄()类()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卞和献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①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第13》)
注释:①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
解释:奉()而()诳()奚()
之()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①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②,人皆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原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贾谊集》)
注释:①孙叔敖,春秋时楚人,曾三度为楚相,有贤名。②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
解释:一()后来()处()原()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安卧雪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后汉书·袁安传》)
注释:案:考查。案行,即巡视。
解释:时()谓()何以()干()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札挂剑
季札⑴之初使,北过徐君⑵。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⑶,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释:⑴季札:吴国公子。⑵徐君:徐国君主。徐城故址在今安徽省泗县。⑶为使上国句:因为要出使上国,所以没把剑送给徐君。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古时带剑出使,是一种礼仪。
解释:使()过()冢()尚()
倍()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