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8分)
第一小组:探讨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
(1)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进行的重大改革分别是什么?对两国历史发展都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3分)
第二小组: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改革
材料一:“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 ——列宁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摘自罗斯福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
(2) 列宁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的特点是什么?(2分)
(3) 材料二中使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的措施是什么?其中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什么?(2分)
第三小组:感悟历史,服务现实
(4) 通过对以上中外改革的探究,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需要注意什么问题?(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综合实践题
材料一:“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意思是: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出神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时,作为人民的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可以。
——《贞观政要》
材料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胡锦涛
(1)材料一中的《贞观政要》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的为政情况?
(2)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列举这位皇帝的三项治国措施。
(4)比较两则材料,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共识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抗元将领?
(2)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列举结束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杰出的首领。
(3)元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元朝时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是什么?

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皇帝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 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
(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3)“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分析南宋时我国经济中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从哪里转移到哪里?)实现这种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⑵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分别列出一项)
⑶分析材料和所答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

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宋词回眸】
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请回答:
(1) 请你先认真阅读上面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
【元曲掠影】

(2) 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2分)
【科技领先】

(3) 图三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选自哪一经卷?(1分)
(4) 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谁?此项发明有何作用?(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