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将以攻宋问:“何以战?” |
B.愿借子杀之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C.义不杀少而杀众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D.吾义固不杀人舍生而取义者也 |
解释划线字词。
(1)请献十金( ) (2)不可谓知类( )
(3)肉食者鄙( )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句子。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宋国,体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曹刿请见”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 |
B.【乙】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唯一原因。 |
C.墨子“献金”的真正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
D.五个“不可谓”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从而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
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每有会意▲(2)性嗜酒▲
(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 B.其如土石何 |
C.亲旧知其如此 | D.食之不能尽其材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善于、擅长)用矛 | B.一举而毙(杀死) |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 |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
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 |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选贤与(▲)能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 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屏人论事 (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C.小大之狱 | D.宋何罪之有 |
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 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