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政府的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中的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传统的建筑文化 B.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