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闻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中国革命歌谣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南昌打响第一枪”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中的“秋收暴动毛泽东”指什么历史事件?“暴动”的地点在哪里?
(3)“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2011年是纪念“八一”多少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要进行实验。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
年份 |
1950 |
1955 |
1965 |
1975 |
1982 |
1985 |
1994 |
1999 |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率(%) |
8.7 |
5.6 |
6.3 |
–0.8 |
–1.9 |
3.3 |
3.9 |
4 |
材料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家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最终美国找到什么办法来解决“大萧条”的现状?该办法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人把该时期美国的经济称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阅读材料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三: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中翦伯赞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怎么样的新的历史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三十多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领导核心是谁?该次会议把我国历史推向了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请你回答
(1)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什么构想的成功实现?这一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2)这一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3)作为青少年,为了祖国的统一你应该怎样做?
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问题:
(1)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共历经风雨。建国后党在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哪些“左”倾错误?(举两例即可)
(2)这些失误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得到全面纠正,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什么思想路线?(2分)还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分)
(3)从党的发展史来看,你是怎样认识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春天的故事》歌词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这位老人是谁?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2分)(共4分)
(2)“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在1980年包括哪些经济特区?(4分)
(3)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4)请用一名话评价这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