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R仪器的名称是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得的氧气常带有少量水蒸气,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经过的导气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b接( )( )( )( )
(2)若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 气体。收集该气体时通常用 法收集。制这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当收满一瓶气体后,停止加热。小军对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的成分做如下猜想①是氯酸钾②是氯化钾③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请你再做一个可能的猜想④是若 你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你的证明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猜想④正确 |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甲提供的四种试剂,探究图乙所示的相关实验(要求每种试剂只能使用一次)。
(1)若试管里是水,要证明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应加入下列药品中的,(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试管里装入的是NaOH溶液,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下列药品中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在煤矿的坑道里,若通风不好,遇有明火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写出瓦斯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甲烷在空气中的含量占多少时,遇有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查阅资料】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含甲烷5%~15%.
【设计实验】取一个塑料瓶(容积575mL)、一支电子点火枪、胶塞,组装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爆炸极限,取用30~70mL不同体积甲烷8份,每份都重复实验3次,实验结果如下:(注“√”表示发生爆鸣,“×”表示未发生爆鸣)
甲烷的体积(mL) |
30 |
40 |
45 |
50 |
55 |
60 |
65 |
70 |
|
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
5.2 |
7.0 |
7.8 |
8.7 |
10.4 |
11.3 |
12.2 |
||
实验 次数 |
1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⑴每份都重复实验3次,目的是。
⑵分析上表,甲烷为mL,占总体积的百分数为%时,一定发生爆炸。
⑶甲烷占总体积的百分数在范围内可能会出现爆鸣现象。
⑷由实验分析可知当空气中含甲烷5%~15%,点燃时是否一定会发生爆炸?。(填“一定”或“不一定”)
⑸分析上述实验中未发生爆炸的原因(写出一条)。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某同学设计实验对碳酸钠的部分性质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1)【探究实验一】 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 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结论:。
(2)【探究实验二】 能与碱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加热铜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实验时,发现生成了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铜)能与一些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铜盐.
②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
[知识回顾]铜、银_______(能、不能)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分析讨论]⑴对于生成的蓝色溶液,小东认为可能是Cu(NO3)2溶液,小楠认为不可能是Cu(NO3)2溶液,而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小楠的理由是.
⑵写出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⑶小东根据化学方程式说,该方法适用于以铜为原料大量制取硫酸铜,小田认为不适宜,你能说出小田的一个理由吗.
[提出问题]上述蓝色溶液中有无硫酸剩余?
[实验论证]小坤认为可向蓝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经大家讨论后,该方案被否定,你觉得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
[反思评价]⑴有同学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用石蕊试液来进行检验?你的回答是.
⑵同学们发现:将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于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变慢,最后反应停止,你能说出反应停止的原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