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发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个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发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租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三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概括列强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哪些侵略特权?(至少写出两点,要求概括,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的内容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制度?
(2)该图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
(3)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图中帝王能否管辖农民?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成的法律。法律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1)以上历史人物的事迹属于哪一文明古国?
(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哪两条大河?上述人物何时统一该地区?
(3)汉谟拉比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名称是什么?这部法律维护了谁的利益?如何评价他的法律?
人类历史之河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历史的洪流,伟大的历史人物直面于变化,求索于天地,选择去改变,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历史的传奇。
请回答:
(1)公元前356年,在城门立柱随后在秦国开展一次巨大改革的商鞅使秦国富强起来,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2)西汉初期遵循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但也随之产生了思想相对混乱的新问题,为了达到思想上的一统,汉武帝采取了谁的建议?并实行了什么措施?
(3)作为鲜卑族的王者,他顺应历史的大洪流,改汉姓、穿汉服、写汉字、说汉语,全面的学习汉族文化。请问他是指谁?这次改革在历史上又有何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诸雄割据,群豪四起,不仅争正朔挟天子,更是夺领土抢百姓,一时硝烟四起,生灵涂炭。但却是在这样一个乱世,文明之光乍现,艺术繁盛一时,建筑巧夺天工,思想百家争鸣。中国由此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巅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战国时期,艺术繁盛,绘画现铜器纹鉴,音乐传七声音阶。下图是一件堪称“世界奇迹”艺术珍品,请写出它的名称和出土地点。(2分)
(2)古代水利工程是与古代先民息息相关的生命工程,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奇观,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两项重要的水利工程。(2分)
(3)鸟瞰万千土地芸芸众生,中华文明独领一时风骚,老子倡小国寡民,孔子言克己复礼……百家齐争鸣,请问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习近平表示,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摘自新华网2013年9月《习近平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1)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分别是什么地方。(2分)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丝绸之路走向和交流的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