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该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                             
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回答:

(1)简述该岛东西两侧海水深度差异很大的原因。
(2)该岛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简述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图所反映的季节是(夏、冬),并说明理由。
(2)造成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的原因什么?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如何减小这种状况?
(3)M、N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判断理由是什么?
(4)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说明选择在什么地方适合?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你认为将如何实现?
(5)分析表格中的资料,回答问题。

国家
日本
D国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万km2
37.8
32.96
156.6
768
人口(万人)
12500
7632
236
1766
人口密度(人/ km2
331
231.6
1.5
2.3

D国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如何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

读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回答下列问题。(l8分)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0世纪80年代国外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直接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人地区变为转出地区的原因。
(4)读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输水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近期透露,国务院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了最新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1)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2)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如图)(7分)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河至____(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水库至____(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____江和____江至____河。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____河、____河、____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状况。
(4)试分析南水北调输水和北方用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输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
A.可彻底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B.可能造成南方缺水
C.可能使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
D.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
(6)除南水北调外,我国大型的资源或能源的调配还有________、________,对调出区来说,是把____优势转化为____优势。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blob.png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